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 第200章 千万贯

第200章 千万贯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苏轼是杭州通判,  每年除夕要在牢狱中清点狱囚。

现在苏轼说让这蔡船东“除夕来陪”,意思就是对方此等行为触犯了刑律,势必要下大狱。

蔡船东扭过头,  狠狠瞪了瞪明远,  心里暗恨这小郎君说谎不打草稿,  竟然用“中奖”这等事来诓骗。

但此刻他被困在杭州府的公堂之上,别无他法,  只能暗暗期盼他手下的船长和水手行事谨慎,  而选中的卸货地点又足够隐蔽,  让杭州府拿不出真凭实据。

两个时辰之后,天色将黑,  戴朋兴匆匆忙忙地赶来,  向苏轼与明远汇报蔡船东这条船偷偷卸货,  被连人带货押了个正着。

“是蔡县尉带了一对水兵,乘坐小船巡视钱江。听到我等的禀报,  便悄悄地将钱江南面的深水湾围起,  等到对方开始卸货的时候,众船一拥而上,  将行事的众人都拿了个正着,  口供也都得了。”

戴朋兴说得眉飞色舞。

那蔡船东则早已脸色青白,强撑着挺立在公堂上,  像是一条杭州人在年节时专门晒来吃的鲭鱼鲞。

而明远却暗暗吃惊——他嘱咐戴朋兴去找一些泊在杭州城外的海商帮忙,  但他没有让戴朋兴去找蔡京啊!

他所站的地方距离那蔡船东不远,  此刻听见对方正磨着牙低声发狠“都是福建人姓蔡的,  竟然也半点不肯通融,  白白给他送了这样的厚礼——”

听起来,  这蔡船东事先已经在蔡京那里打点过,  而且送了厚礼;但是现在蔡京却翻脸不认人,将同姓同宗这伙人的骗保行为逮了个正着。

这是……早就知道了可能会有此事,故意隐忍不发,现在向自己示好。

明远自觉脸上的笑容开始有些发酸发僵。

他眼前似乎浮现早先蔡京那张雍容的笑脸——

“远之可用帮忙?”

主动示好的声音兀自萦绕在明远耳畔。

可是笑脸背后的深沉心思才是真正可怕的。

此案清晰明了,苏轼决断起来也非常爽快。主犯是蔡船东,他心图不轨,用一船向杭州市舶司申报的货物参保,然后再试图将船上的货物悄悄运走,以此骗取全额货款。

苏轼因此判处解除蔡船东与“海事保险”之间的契约,并将蔡船东按照恶意欺诈处以罚金,所有货物充公没收。蔡船东本人也要在杭州府吃两天牢饭。

其余船长与水手等,知情不举,但因他们大多不懂海事保险的规则,只是稍作惩罚与教训,便遣散各自归家,并在半年之内,无法在杭州市舶司登记的海船上供职。

这一次,明远的“海事茶馆”头一回经历“骗保”事件,就顺顺利利地全部解决,没有蒙受半点损失。

然而明远却觉得好像吃了个大苍蝇似的恶心。

蔡京这是在“作秀”,还是在“市恩”呢?

末了苏轼还告诉明远“远之可知元长手下那些水兵是哪里来的吗?”

明远茫然不知。

“就是咱们八月里去钱江观潮时见到的弄潮儿啊!”

“是他们?!”

明远顿时想起来了——当时在钱江上,迎着那么大的潮头,还有好些弄潮儿手持旗帜,在钱江中迎着风浪踏水。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1。

显然,那些弄潮儿中有不少人是水性极佳的年轻儿郎,对船只的操控显然也介一流。

只是,蔡京是个去年年底才到任的钱塘尉,八月才招募了这些弄潮儿,如今就能将这批人用得如臂使指。

不得不说,蔡京确实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

如果不是他功名利禄之心那般重,他原本是能成为一名治世能臣的。

明远郁闷地吁出一口气,忽然意识到自己既然选择了杭州,作为发展海商贸易和保险业的,那么他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与蔡京打交道。

怎样既能够与蔡京合作,但又不至于受制于蔡京——

明远觉得至此他真的需要好好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

那名蔡姓船东“骗保”的消息,立即通过《海事新闻》和“海事茶馆”里的口口相传,在杭州海商们之中传遍了。

“这人真不地道!”

“是啊,我得赶紧写信给认得的几处产业,告诉他们这人不能处——不能和这人做生意。”

“……”

冬日的“海事茶馆”里,到处是温暖的水汽氤氲。人们一面抱着盛满热茶的茶盏暖手,一面热烈地讨论此事。

等明远到了茶馆里,他给出了更加直接而鲜明的观点

“各位,海事保险,原本是大家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各自贡献出一份‘保险金’,为冒着风险在海商行船贸易的海商们的一种保障。小弟不过是个组织者,并且一部分用来托底和周转的资金而已。”

“可一旦有了蔡船东这种人,你也骗,我也骗,大家真的需要保障的时候,能用的钱却都已经被骗走了。”

“所以,这其实损害的是咱们这些老实本分,遵照保险契约行事的诚实海商,损害了我们所有人的利益。”

“我们能容许这些人用这等诓骗的伎俩,继续鲸吞蚕食大家的利益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