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谈话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百年局!
“你跟我来。”谢天白对着苏锦亭道。
苏锦亭面不改色,随谢天白去了,但其实内心波涛汹涌。若不是情况紧急,早在车站时他就会质问谢公,谢鸿雪为什么会在这列火车上。
苏锦亭心里就藏着火气。因为,在他查到之前约小妹去图书馆的是谢鸿雪时,前去谢家找谢鸿雪问问当天发生了什么,却被谢夫人告知谢鸿雪同财政局局长的公子打猎,意外惊马受了伤,拒见访客。
“你有疑问?”谢天白带他来到书房,抽了一本书递给他。“听苏夫人说你喜欢收集我的文?”
“是。”苏锦亭并没有隐瞒。
“为什么喜欢?”
苏锦亭抬眼,心里想着,因为要研究你的想法。
他在苏夫人那听过谢天白的故事,也从旁人处了解过他,甚至翻阅往年旧报,都有提及。
谢公,谢天白,一个眼一抬就能震慑住北平城的人,一个黑白两道无所不通的人。外头都传他无亲无情,人独心狠,谁都敬着他,怕着他,惧着他,谁也不敢惊着他。
谢家世代官宦,后经商出海,大清还没亡时,谢天白还是个颇得皇帝和慈禧太后厚爱的惊才绝艳之人,进宫如同进自己家一样大方自然。那时候的谢天白领着京城里那些思想进步且经过国外思想浪潮开化过的少年雄赳赳气昂昂的,公开表示支持皇帝,慈禧对此只是说他年轻气盛,并没有不高兴,这种表态在当时社会各界都引起了争议,谁也摸不准慈禧的真正意图。后来谢天白接受报社采访道,他没有别的想法,他所有的政治立场都在于国人,其次才是皇帝,世界大势日趋激烈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国人之弱不在于国人本弱,而在于思想封闭,犹如古人未受开化,只要打开思想,奋发图强,国人必将走出羸弱。他与其他学子所想不同,他赞成变法,但一切要踏踏实实,缓缓图之,才能水到渠成,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千锤百炼,才能得宝。所以他才资助学堂,引进国外科目书籍,聘请外教,教习国外文化。又资助兵工厂,组建钢铁厂,又捐款给朝廷,提议送学子去国外探索和学习。
不得不说谢天白是一个有天分的人,他当时的态度立场不偏不倚,不激进不争强,不居功不自傲,所思所想考虑到方方面面。
但谢天白终究被压制住。
他没有被皇帝信任,皇帝最后摈弃了他。谢天白笃定变法会失败,他认为心不可急,步不能乱,稳稳当当才能步步踏对,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是操之过急必然适得其反。最终,谢天白与那些学子分道扬镳,闭门不出,也避开了后面的祸端。而祸端发生后,谢天白获悉此事变化,匆匆进宫请见皇帝,皇帝拒见,而后谢天白跪到慈禧的宫外,跪求慈禧,法外容情,他愿献上两份同等额的数额白银,一份进国库,一份供朝廷督办新学,引进技术,只求饶过除几个重要人士的其他学子,他们只是受人蛊惑,毫不知情。只是此举并没有让所有人满意,反而令各界人士诟病。
但从这一点,苏锦亭就佩服谢天白的果决和胆大,他只知道大太太来自王府,却不知道和谢家还有这样的情分,谢天白这般人物,竟让他晚上登府商事。苏锦亭曾在一私人聚会上远远看到过谢天白,但也只是远远观望,谢天白身边围着太多人,疏远又隔离,所在之高根本靠近不得,可今日看谢天白对大太太这般细语低声,就知道和大太太情谊不一般了。
苏锦亭从小就比别人启蒙早,也更成熟。
那时候大太太管着这个家的生计,经营着长辈留下来的产业,每天很少在家闲着,父亲则是成天捧着书不放手,天天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图书馆。大哥很小的时候就被大太太送去了国外,十几年都没回来,而苏锦亭的亲娘呢,成天只知道去外面看戏曲搓麻将,从不管家里的事情。因为家里人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府里下人渐渐懒散起来,甚至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记得有一次苏锦歆告了状后,大人不相信,结果苏锦歆第二日就发高烧进了医院,下人给的解释是苏锦歆调皮,晚上自己开了窗户。苏锦亭没办法,自己做主轰了拨给他们的下人,求大太太拨个大院子给他们三兄妹住一起,从那以后,他便日日夜夜带着锦歆,拖着锦溪,从不假手他人,三兄妹一带二就这么长大了。
后来大太太见苏锦亭聪慧,就把铺子田庄都交给他,这一交,就让苏锦亭挣下了诺大的家业,比之前还多出数倍之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