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黑犬魅影,即刻出击 (第2/2页)
“停!”穆仓国仓决亚尼举起右手,向后方火炮手用力挥舞着。穆仓骑兵悄无声息地踱着步子,慢慢集中为一个规矩的正方形。仓决口齿清晰地喊道:“景国人,我们来日再战!下次,我要羌驰国王提头来见!”
穆仓将士们翻身越过巴布山脉,一晃便隐身似的消失不见了。
景国汴西城内,郎中曾熙然正站在“半枝莲”中医堂门口,不舍地用手掌摩挲着大门。
雨过天晴,街道的青石板路已被雨水冲刷得光洁不已,两侧的杨柳藤条随风轻舞,散发出清新舒爽的味道。半晌过后,曾熙然塞上锁芯,向宫中方面慢慢踱步走去。
自江南血吸虫一事爆发后,朝中御医们纷纷献计,最终为江南总督祁卫苳《防虫论》所破。夏康王大喜,即刻下令派太医署按文中所言配药、编纂防疫教材,进一步着手除害工作。
太医署王德正与曾熙然先父曾葆桦是昔日同窗,此事上力荐好友之子曾熙然进宫协助太医署,修缮整理防虫材料。曾熙然正苦恼中医堂中无所事事,百无聊赖,见朝中下令命自己进宫,欣然答应。
宫内气势恢宏,红墙高院,左右屋角上立着九只小兽雕塑,神态各异,活灵活现。曾熙然细细环视着四周,一位着官服之人见他,便急忙迎上前去。
“王大人,不知大人有何吩咐?”曾熙然拱手作揖,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他沉稳内敛,并不轻易喜形于色。待人接物,均是如君子作态,端庄有礼。
“熙然来啦!早听闻曾兄之子气度不凡,学识渊博。今日一见,果真如此!我与太医署众大人们商量后,想请你负责编纂寄生虫名录。以江南肆虐的血吸虫为引子,系列展开肺吸虫等一系列疾病。从害虫生长过程、传播途径、感染方式、染病表现、药物方子、防治重点等方面入手,逐一展开。系统地阐述个例寄生虫的危害,以防今日再出现血吸虫等虫疫,影响百姓安居乐业。”王德正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他虽已上了年纪,但对太医署各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谈到所任曾熙然之事,竟越说越兴奋起来。
“熙然明白,王大人请放心。熙然虽不及家父的千分之一,但大人所托,我必当全力以赴。”曾熙然一边听着,频频点头。一边从袖中掏出羊毫小笔,飞速地在本上记录着。这是他上学以来即养成的习惯,内科所学知识繁琐冗长,必须得时刻积累思考,及时回顾才能学有所成。
“熙然哪里的话,你父亲生前,可是经常夸赞你啊!说你自己七岁时,便好读医书,竟是废寝忘食,沉迷其中!十二岁便将药方配伍规律摸得清清楚楚。我倒是自愧不如啊!”王德正宽厚地笑了笑,右手捋着胡须,眼里皆为赞许。
他极爱有才之人,自感学医艰辛漫漫,投入时间久,回报收入少。因此对富有天资之人格外赏识珍惜。
曾熙然听闻这话,退后站定,深深地向王德正鞠了一躬。并未言语,一丝尴尬的笑容不动声色地挂在了脸上。
他暗暗心想:这曾家父子也太厉害了,皆为大佬啊。殊不知,王德正眼前并非真正的曾熙然。
可我是从现代穿越过来的,对中医几乎是一窍不通,还让我编纂整理医书?真是罪过该死!进了太医署做事,需得事事谨慎,勤学多问才行。
唉,看来在哪里行医,都离不开终身学习啊。
“唉——”想到这,曾熙然竟叹气出声。
“熙然有何烦心之事?难道是本官所言有不妥之处?”王德正见状,急忙询问。
“并非,王大人严重了。我只是自感才疏学浅,生怕编纂名录时不够严谨,出错误人罢了。”曾熙然暗道不好,自己心里所想,万般不能让对方知道。得牢牢将自己穿越过来的秘密藏在心里,否则的话,怕是有性命之忧。
王德正慈爱地拍了拍曾熙然的肩膀,有力坚定地望着对方的眼睛,真诚地答道:“太医署所藏医书众多,数量达百万册有余。其中不乏名录《素问》、《新修本草》、《饮膳正要》等,你大可随意进出书馆,任选所需。走吧,我带你参观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