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幸福知多少 (第2/2页)
魏氏集团最终还是分崩离析了。一个民营明星企业就这样走到穷途未路。
也不知现在魏积铭的孩子们“割据”而成的小个体是否将来还能重阵老爷子的雄风,只有让世人拭目以待了。
……
赵家兴在市区购置了新楼房,做为自己的婚房。备好充足的彩礼准备迎娶自己的心上人……
家兴的婚礼,喜来肯定是要来参加的。但他没有应家兴的要求来充当伴郎,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尊容”有点对不住这对新人。英姐到场主持了婚礼。
当然婚礼上最幸福的就是新郎和新娘了。同时喜来也能看出最有幸福感的应该是赵家兴的爹和娘,这对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夫妻看到美丽大方又懂事的新儿媳妇给自已鞠躬并亲切地喊上一声“爸、妈”时,那饱经风霜的老脸上绽满笑容,高兴的合不拢嘴。
……
人生之一大喜莫过于“洞房花烛”。人生之一大悲莫过于“洞房花烛”在隔壁。也许他夏喜来尚没有那种悲观,他自己的幸福感受应该是“痛并快乐者”中的那份快乐。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这个别人的良宵美景的夜晚,喜来照就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忙碌着……
夜已深沉,这时的火车站广场虽有人走动,也是寥寥无几。看来这么晚了自己应该收工回去休息,可细想来自己今天还没有多少收入,缴上租车的费用还没自己的生活费,还是再坚持一下吧!
这时见有人正坐在出站口的台阶上,由于离的远点喜来并看不清那人衣着和相貌。但凭经验能看出他等一会儿后要么打车要么住店。
合眼小憩一会儿,醒过来的喜来,首先向出站口望上一眼。原先那人还坐在那儿,并且把自已的头深埋在两个胳膊中间。
如果平时大白天,那地方闲座一个两个人也不稀罕。可现在毕竟是深更半夜了,那人还抱头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一定有不一般的状况。带着几分好奇喜来从车上下来向出站口走去。
走近以后,喜来发现那应该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农民。因为喜来首先看到他脚上穿的那双纯手工制做的“千层底”。
能有一位农民在这冷冷的深夜独坐在城市的火车站前,一筹莫展的深深哎叹,定有愁事在身。带着一种好奇,同情,怜悯的心情喜来走向前问起情况。
此人姓周,是从南方老家出来寻找他那和家里失去联系的女儿的。出门一个多月了身无分文了,正在此发愁。
周大哥家境贫寒,八十多岁的爹娘需要人来照料,他不能出门打工。自己的女儿本身在学校上学,为减清家庭负担,瞒着家里出门打工,至此再无音讯,据乡亲讲可能是误入传销组织。情急之下周大哥出门寻找……
喜来把周大哥带回自己的住处,简单的做了些饭菜让他吃饱。然后用自己的手机给周大哥体弱的妻子打了电话以报平安。安排他住下。
从第二天开始,喜来开始每天一边营业一边帮助周大哥寻找他的女儿。城市这么大,在这里面毫无目标的寻找一个人也如同大海里捞一根针,难上加难。但是哪怕有一点希望俩人也不放过,努力争取早日找到人。
又一个多月过去了,还是未能如愿,喜来让周大哥先回了老家,由自己继续来寻找周大哥的女儿。
周大哥临行前,喜来从银行取出小青留下的那一万元钱送给周大哥,以便以后安排家里的生活。
……
受人帮助是种幸福,能帮助别人更是一种幸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