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2章 (第2/2页)
冯氏点了点自己个跟前的账本子,“说起来,宝琼她们也到了学习掌家的时候了,该学着看看账本处理下简单的事宜了。灼灼那孩子是个坐不住的,我却偏爱宝琼几分,不弱大嫂到时候帮我带灼灼,我带着宝琼,免得她们哪里做不好,咱们当娘的不忍心呵斥。”
卫氏想到那位古灵精怪,每次见了自己都一脸痴迷眼睛眨也不眨的小姑娘,眼中闪过几分隐忍的笑意,有心答应,却偏偏嘴硬道,“不要,你那闺女笨得很,听说绣个花样子都不成,我管着府里针线女凿,教不好她。你当娘的,一点儿都不上心,闺女家的不学好女红针线,往后长大了岂不让她难做。”
嘴里说着嫌弃的话,却从袖子里掏出一个软布小包,丢到冯氏面前桌案上,“看来你也是个手笨的,闺女针线都教不好,诺,拿去自用罢。”
“这又是做的什么?”冯氏忍笑打开。
“给宝琼做的披帛,这色她不喜,扔了也可惜,让小六将就着穿去,”卫氏一脸高贵模样。
冯氏却抿唇笑了。
这些年了,她都记不清从卫氏这里得了多少大大小小的外衣内裳了,而这套理由说辞,真亏了她大嫂用了这么多年都不带换一个的。
“这绣工精湛,便是宫中绣娘都及得上,我就替灼灼谢谢她大伯娘了,”冯氏女红倒也不错,但也仅限于不错,与精与湛却不挨边。
而陶宝琼小小年纪,那绣工却跟卫氏一般很是出彩了,因此,有时候看看卫氏母女,再看看她们母女,冯氏觉得也许是闺女随了自己,但又没随好才做不好女红。
她轻笑了下,“灼灼于女红上实在不开窍,我以后也不逼她了,就那样吧。”
卫氏斜眼,偏带出几分风情来,“这是你当娘的该说的话,”然后又哼哼了两声,“她那手指头粗短的很,扎了不少针眼子,不做也好,免得做出来的绣片都是血点点子。”
冯氏心道,不怪自家闺女,从小就说自家大伯母美丽的很,这一眼,连她这个女子都有些惊艳,偏她那个大伯子世子爷是个眼瞎的,放着如此美妇人不爱,偏去宠那寡淡眉眼的姨娘们,真是鱼目死眼。
想到大伯子,不免往内室那方向瞄了一眼,见屋子里都是心腹也无旁人,冯氏便挪了煤凳靠过去,“大嫂,你说这次张老姨娘能不能保住命?”
虽然张太医来时,她们妯娌俩不在屋里,可先前那郎中来给公爹诊治时,因都不知他缘何忽然病倒,两人都在屋里伺候着,所以郎中那些话两人都听到了。
都是掌家多年的内宅主妇,京城高门大户里见过听过的**也不算少,又怎会不知老太爷这病里的猫腻,他这一病倒,张老姨娘可谓是“居功甚伟”了!
冯氏是分管厨房这块,“早先,我就跟母亲说过,张老姨娘从大厨房弄了太多肉食给老太爷吃,母亲也训诫过她,可后头她倒是不从大厨房弄肉食了,我却听说她在青松院给老太爷亲手做,还博了老太爷夸赞,就越发上劲了。上了年纪本就该素食少荤,才是养生之道,张老姨娘这不是害人么。”
妯娌俩关系好,就算卫氏披了个高冷的外衣,冯氏却知道她性子,极爱听谁家长短纷争的,果然,就见卫氏也靠过来半边身子,声音低了几度,“那大荤之物倒也罢了,你没听出那郎中的意思,都是因为老姨娘他们……”
她没说,只挑了挑眉,卫氏自然听得懂,哼了声,“那些个姨娘们,不就是靠着那个。”
当初,若不是为了要个孩子,她甚至都不爱让陶光启近身,也幸好她身体争气,一次就怀上了她家宝琼,在她眼里,陶光启也就这作用上有些看头了。
“芳皎,你跟三弟就挺好,”她自己个婚事上不顺,却也愿意看那些夫妻只彼此一双人的,尤其还是关系交好的妯娌,“前些天做了点芳膏子,味道不错,等回去让丫头给你送去。”
冯氏名下自己也有胭脂铺子,但卫氏极为擅长制胭脂香膏调香,比她铺子里的香膏还要优质,便不客气地道,“那就谢过嫂嫂了,灼灼总说她大伯娘身上好闻的很,我呀,也沾沾嫂嫂的光,让她觉得我这个娘亲也好闻一回。”
“小六惯会油嘴,”卫氏她就爱叫陶灼小六,非但没有陶锦珊叫陶灼小六时的轻视,反倒带着亲昵,“她小孩家家的,合盖用些清淡的香脂香膏子才好。”
虽然她也没有用浓烈香膏,味道更清雅,但里面添加的些药物,并不适合小孩子。因此,早先也给陶宝琼和陶灼调的香膏子,只是滋润身体,并无多少味道。
两人的话题从老太爷的病上,聊着就聊偏了。但邵氏这边,却是风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