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同路人 > 四十一章 御前会议论报告 获得通过定未来

四十一章 御前会议论报告 获得通过定未来 (第2/2页)

太子提到的这些皇家行宫每年都被用于接待各皇族亲属,费用颇高。皇帝早想清理一下了,往常碍于同为皇族的面子,不好下手,今天既然太子提了出来正好顺手清理一下。于是皇帝满意的说道:“老大以郑国社稷为己任,为朕分忧朕深感欣慰,清理皇家行宫这事,就由你和你母后去商量着办吧。至于唐王府,你还是不要回去了,安心在东宫住着吧。”

“儿臣谢父皇隆恩。”太子给皇帝拱了拱手行了一礼。

“汪大人,现在我国与新罗已经实现了和平,燕京大营的兵马是不是也可以裁撤一些了?”皇帝看着汪淼询问道。

“回陛下,新罗国与凉国情况不同。凉国目前内乱实力大损无暇东顾,但新罗国实力犹存,不可不防。因此依臣之见燕京大营即使要裁,也不应超过一万人。而且这一万人应全部来自晋州道驻军。”汪淼心里清楚,皇帝早有裁撤燕京大营部分官兵的想法。此时只是借着赵斌的《报告》说了出来。每年二百万两的投入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可是从别的地方挤一挤还是能够挤出来的。他知道皇帝总是担心边兵势大容易生变,可是他作为郑国的枢密使需要从郑国的整体军事部署出发。如今新罗国仍然势大,一旦过度裁减燕京大营,被新罗抓住空隙打个突袭,那么局势就很难挽回了。而燕京大营防区晋州道,几乎都是山区,易守难攻。北方游牧部落如今处于自相残杀的状态,无暇南下,因此皇帝要裁也最好是裁撤在晋州道的驻军。

皇帝没想到汪淼并不给面子,心中略有不悦,可是转念站在汪淼的角度一想,如果真出了问题汪淼是要担责任的。于是也就释然了,但皇帝依然不甘心,还是决定要让燕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京大营多裁一点。于是说道:“汪爱卿所虑甚是,可是如要防备不测,朕以为还是驻扎在真定府以北的燕京大营将士最为重要。依朕看驻大名府的六千预备部队,只保留两千即可。不知汪大人意下如何?”

汪淼思前想后觉得,大名府的预备部队在目前情况下确实可以进行部分裁撤,遂决定答应皇帝的这个条件。“陛下深谋远虑,非老臣所能及,老臣以为此策可行。”

在一旁的枢密副使杨毅由于此时只是虚职,所以这裁军和他并没有什么关系,于是只能站在一旁怄气一句话也不说。

皇帝看穿了杨毅的心思,决定给他一点安慰说道:“但朕认为燕京大营裁军非能将不可为,朕打算将秦杰晋升为镇军将军,统领燕京大营,主持这次裁军之事,汪爱卿不知你意下如何?”

汪淼对这个主持裁军的人选并不在意,但他略一思忖,却发现陛下用意颇深。秦杰是杨毅的徒弟,同时也是可以被皇帝和杨毅同时接受的人,用他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汪淼也顺水推舟的说道:“秦将军治军有方,是难得的帅才,老臣以为其能担此重任。”

杨毅听到由秦杰担任燕京大营的都督,也颇感欣慰。在他看来,这也算是自己的衣钵被自己最欣赏的徒弟传承了下来。还有一点便是秦杰到了燕京大营后,必然会对杨将加倍照顾,这也是能让自己满意的地方。

当然由于今天郑国的重臣们都云集在崇政殿,防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此时秦杰并不在崇政殿内开会,而是在皇城里巡查着各处城防要点。

“粗算一下似乎还差一点,朕想出售青州道几处金矿和益州道几处盐场作为补充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皇帝一边说着一边用目光扫过了殿内的众位大臣。

在殿内的众多大臣绝对没有一个人反对的,他们都巴不得皇帝多卖几个金矿和盐场,这种一本万利的事谁不想掺一脚呢?散了会议后,今天在殿内的各个大臣,绝对会回到家让家里人准备好银子,只等圣旨一下,立即派人去收购金矿和盐场。

当然他们心里的小九九皇帝早就看的一清二楚,此时问各大臣的意见只不过是一道例行程序。

果然短时间的沉默之后,不知道由哪个大臣起的头,一群大臣都跟着呼啦啦的跪下了,直呼陛下圣明。

“既然如此,众位爱卿都没有什么意见了,那么赵斌提交的《报告》就此…”

“陛下,老臣有事禀报。”自御前会议开始,就一直沉默的倾听众大臣和皇帝讨论的中书令韩福来大学士,此时站了出来打断了皇帝。

皇帝十分意外外,因为韩福来平时只在皇帝需要他的时候才出来发言,否则他宁可不说一个字。

皇帝心中略微不悦,但是他不能不让韩福来说话,于是皇帝用略带不屑的语气说道:“韩爱卿有什么事吗?”

“陛下,依臣所见赵斌的这份《报告》所列计划,一旦执行,确实对我国国力大有进益。可是老臣总是担心,这种进益带给我国来的变化并不一定都是有益的。”韩福来一脸担忧的说道。

皇帝警觉的看着韩福来,他想要听一听韩福来的意见。因为在此之前,皇帝所担心的不利影响,基本上都来自于《报告》本身所规划的项目一旦失败,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他并没有想过项目成功了,会给郑国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于是谨慎的问道:“那韩爱卿觉得这种变化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呢?”

“恕老臣愚钝,老臣也看不出来。但是老臣认为,咱们郑国就像一潭池水。如果没有新的水源注入,这潭池水早晚会变成一潭臭水。可是如果有洪水涌入,这潭池水早晚会溢出来。臣所担心的则是这份《报告》所带来的,是不是洪水呢?”韩福兰诚恳的回答道。

皇帝听完韩福来的回答沉思良久,他觉得韩福来说的不无道理,虽然这种变化目前来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也不知道赵斌的这份《报告》所带来的究竟是汹涌的洪水,还是清澈的河水。但是从赵斌往日的表现以及《天元通解》所记述的内容来看,这份《报告》应该是郑国这个已经有点发臭的水潭所急需清澈的河水。于是皇帝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思绪,最终决定通过这份《报告》。

不过皇帝刚刚想要做决定,卞青檀又再次说话了。

“韩大人,本官与赵斌对此方案推演过多次。本官认为此《报告》是在咱们郑国这潭池水的底部挖了一个温泉泉眼,清澈的温泉水会给咱们这潭略显寒冷的池水,带来许多暖意。再说了假如真如您所说,这是一股洪水,我们也可以在这潭水的四周再挖一圈池子,用来容纳这股洪水,或者挖宽水潭的出水口将洪水及时的放出去,您认为呢?”其实卞青檀在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也没底,因为他听过赵斌那些疯狂的理论。但是此时他还是决定赌一赌,希望赵斌这个贬谪的仙人此次依然能给郑国带来有益的变化。

“卞大人说的有道理,老臣被你说动了。”韩福来缓缓转过身对着皇帝说道:“陛下,老臣没有意见了。还请您明鉴。”其实韩福来只是为了尽到自己的责任,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他早已猜到皇帝十分想执行这份《报告》所提计划,自己即使去阻止也于事无补。至于说他被卞青檀几句话说动了,那更是天方夜谭。

看着自己手底下的两员大将都同意了,皇帝内心也松了一口气,说道:“既然大家都没意见了,此事就通过吧。”说完这句话后,皇帝如释重负,靠在了龙椅的椅背上。

“陛下圣明…”在殿内的大臣们异口同声的赞美道。

正是这个英明的决定,让后世的史学家,把魏健列为了一代明君。在历史上的地位甚至比得上另一个世界的汉武帝。而赵斌的《报告》也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第一部五年规划,许多年以后又被这个世界的更多国家所效仿。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