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帝位 (第2/2页)
陈晓木点点头,继续问道:“卫丞相,若是这个和三清观里私下来往的大臣,居然用飞鸽传书的方法日日和三清观里联系,并随时向三清观里通报朝廷内部发生的各种事情,你还认为这是正常往来吗?”
“这叫什么正常往来,这分明就是内奸嘛!”卫文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陈晓木笑道:“卫尚书就是这样干的!”
“哦!”卫文紧张道:“陈都尉,你可有什么真凭实据吗?”
陈晓木道:“我昨天去了新京府衙,见了白知府和贾通判俩人,我让他俩分别派人守在卢尚书府邸和三清观附近,结果看到仅仅一个下午时间,信鸽便进出他的府邸四次之多,而且每次信鸽从他的府邸里飞出来,最多经过一刻多的时间必定就会出现在三清观上方,反之同样亦然。”
“这个……!”卫文呆愣了片刻后,马上就想到一个问题,艰难开口道:“陈都尉,当初新京城为楚军所围,可是卢尚书和陆俊俩人拼死保护皇上杀出楚军的包围圈,从而逃到天泉县城据守,这刚回新京城仅仅数天时间就能为三清观收买,我觉着这种可能性并不大,而据我所知,这白知府和贾通判都是皇上还都后,才从下边调到新京府衙任职的,难道他俩比卢尚书还可靠?”
陈晓木微微笑道:“卫丞相,其实不然,你想这白知府家族拥有郑国食盐专卖权,我私下给他算过,一年赚个百把万两银子应该没有什么疑问,朝廷若真有什么事的话,无疑是除了皇上就是他家损失最大,再者他手里又没什么兵权,要是收买他的话肯定是得不偿失,至于贾通判,之前不过是下面一个小县的知县,三清观乃至齐国皇族知不知道有这么个人都难说,就更别提什么收买之说了!”
“哦!”卫文闻听心里不由一凛,眼睛盯着陈晓木沉声道:“陈都尉,若要按照你的这套说法,那老夫也应是被那三清观收买之人了?”
陈晓木摇摇头哈哈笑道:“卫丞相,要说三清观收买别的朝中大臣的话,我还能理解,倘若有人说三清观要收买你卫丞相,在下不但不能理解,也绝对不会去相信!”
′‘哦!这又是为何?”卫文惊奇地问。
陈晓木笑道:“自从当日我听过大理国的段先生叙述和卫丞相结识的过程,我就知道卫丞相原来是已被齐国灭国了的鲁国驸马爷!齐国人害得你既国破又妻离子散,我想只要有一点血性的男人都会想方设法去报仇雪恨,更何况你卫丞相又是人中之翘楚呢!在下估计那怕就是齐国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你也不会和他们合作的。”
卫文闻言沉思了良久,才缓缓开口道:“陈都尉,下一步你若是需要老夫做什么,请尽管开口就是了,你我心意已通,不必再去绕弯子了!”
陈晓木一拱手,“卫丞相,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我打算在除掉三清观后,请你瞅个时机劝皇上退位!”
‘‘什么!”卫文闻听如遭雷击,内心的震惊让他久久回不过神来,他甚至认为是自已听错了,满脸愕然神色看着陈晓木,张张口想说话,一时却又不知说什么才好。
过了半天他才喃喃道:“陈都尉,这事你己经和太子商量过了吗?”
陈晓木笑笑:“和他商量作甚,又不是要他来继承大统,他同意与否己不重要!”
“这……!”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的卫文再次被陈晓木的话给震懵了,不过这次他反应还算快,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试探着问陈晓木:“老夫想知道,莫非是陈都尉自己对皇位有想法?”
陈晓木哈哈笑道:“卫丞相,你还是不了解在下,就我这懒懒散散的性格,打死我都不愿去当那皇帝,你想当皇帝多难呀,每天还要起五更睡半夜的处理各种令人头疼的国家大事,这种苦日子我是一天都过不了!”
卫文都要纳闷死了,但他还是耐着性子问道:“陈都尉,那你到底想让谁来继承大统呢?”
陈晓木正色道:“卫丞相,你看长公主怎么样?”
‘′女皇帝!”卫文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随之赶紧摇头道:“陈都尉,这个是万万不妥的,自古以来老夫就没听说过那个女子能担当起一国之君的事,你还是赶快打消这个念头为好!”
陈晓木撇撇嘴,不以为然道:“不知卫丞相最近是否听闻过原来被楚国吞并了的鄂国,又重新复国之事?”
卫文稍稍一怔,还是点头道:“略有耳闻。”
陈晓木轻松笑道:“率领原先鄂地臣民和楚国开战,最终取得复国成功的就是原先鄂国老皇上的女儿西门若恩,现今为鄂国复国后的女皇帝!”
“唉!”卫文闻言长长叹了口气,问陈晓木:“陈都尉,这件事庆丰公主本人同意么?”
陈晓木摇摇头,“庆丰公主本人还不知道。”
“什么?”卫文再次从椅子上霍然而起,气急败坏道:“陈都尉,你做事也太鲁莽了吧?这么大的事,你不和公主商量好,到时她要是不同意登基怎么办?”
陈晓木眨眨眼睛笑道:“这有何难,到时若是卫丞相能劝皇上留下个退位诏书,将皇位传给长公主最好,要是实在不行的话,还请卫丞相联合一些朝中大臣硬把她拥上位就是了,我想这拥戴之功,谁也不会拒绝的吧?”
陈晓木一席话说的卫文一时间低头沉默不语,半晌才感慨道:“没想到,我这么多年来对皇上忠心耿耿,最后倒成了让他退位的推手!”
陈晓木听说沉声道:“只可惜当今皇上只是一位仁君,而不是一位明君,性格胆小懦弱,就一个小小的三清观被他纵容的在郑国肆无忌惮,无法无天,让郑国的老百姓跟着受罪,到最后居然还敢凯觎起郑国的皇位,正所谓是力不配位,百姓遭罪,如此下去郑国的江山必然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