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杨家将威震川黔,后人叛乱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杨应龙大败朝廷两次大军征巢,令朝廷上下大受震撼。两次征巢战败,朝廷也转变了对杨应龙的态度,从急性快速剿灭变为“择期进剿”,万历二十三年,接任的官员更是主张招抚杨应龙,屡次委派招抚大臣招安,下旨御封其为一等伯爵“黔贵王”一等“武威上将军,正二品。
面对朝廷的招安安抚,此时的播州土司杨应龙,也担心大兵再来偷袭,江南直隶宣抚都指挥使武庭贤、刘承嗜、赵壅九万大军偷袭围城,着实让杨应龙大吃惊愕,多亏思南、思州和田氏土司出兵支援,来了个反包围,才让其解除困境,因而积极认错,见好就收,他向朝廷立誓保证,如果自己能得到封王进爵,会竭尽全力为明朝保境安民,不会再为非作乱。
可是未出三个月,杨应龙派人勾结安南国之事东窗事发,结果朝廷再次启用降职的郭子章,委派原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郭子章为征巢总兵,三次进入四川重庆府,协同四川新巡抚聚兵屯粮,准备以再次征巢。
万历二十四年,恼羞成怒的杨应龙最终公然起兵反明,正式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万历二十六年,曾负责招抚杨应龙的四川按察副使王士琦,四川新巡抚兵马粮草,征巢总兵郭子章也被调往朝鲜战场征讨倭国侵略。
朝廷将兵力中心重点放在“朝鲜战役”上了,明神宗派遣辽东总兵李如松为提督,总兵郭子章,四川按察副使王士琦、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经略,率兵四万余人,于当年隆冬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抗击倭国的侵略和占领,在明军四万余人和朝鲜三道水师提督李舜臣等的反击下,日军攻势遇阻,平壤之战就此打响。
此刻朝廷对西南播州的军事部署,不足而侧驺,三千老弱残兵,连防御都不行。
杨应龙因此更加肆无忌惮,不断出兵攻打四川周边各州各府县,杀戮劫掠,残忍之极,势力兵源,急速扩大,黔全境四大土司结成联盟,达到二十万兵力,联合进入巴蜀,攻陷沪州、重庆等地,同思州黔东土司田氏攻取湘西,直奔岳州府,取道进攻长沙城。
万历二十年秋,杨应龙再次大败明军。
万历二十七年,朝廷委派云南宣抚副三品锦衣卫佥史江东之为贵州新巡抚,引兵入贵州。
贵州新任巡抚江东之首先发难,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指挥李廷栋部兵三千剿杨应龙。杨应龙遣子杨朝栋、弟杨兆龙、何汉良等,迎敌于飞练堡,朝廷官军之师,夺三百余寨,贼佯走天邦囤诱官军,围而歼之。杨国柱骂贼不屈,与经历潘汝资等俱死。于是江东之坐镇战败罢职。
于是朝廷,急忙从朝鲜战场调回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四川、湖南、湖北三省兵事,进攻剿讨,又调云南巡抚东征北上贵阳,诸将北征,新任四川总督刘綎带川兵先发,绕道黔西南,再进攻播州山区,双方兵力,形成了拉锯战、攻防战,相继你争我夺,对峙不下。
万历二十七年,五月,南直隶董一元总督,从广东调兵驰援进湖南先巢灭湘西与岳阳之劲敌,擒获思州田氏土司,解决思州田氏之后,大军一路南下进驻黔东南与思州,斩断杨应龙的左右膀臂,朝廷初期获胜,朝廷急调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广西将士,形成六省进攻之排山倒海之势,先后入黔。成都府总兵万鏊,自松潘移兵重庆,三路兵力汇集,并调集镇雄、永宁与汉中聚兵数万之众设防。
同年六月,杨应龙乘朝廷之师未集合汇聚之际,集合手下兵力犯綦江,分屯赶水、猫儿冈,娄国等以苗族偏师再犯川南川东,大片土地沦陷。七月,杨应龙其长子朝栋,守沙溪缉麻山,防成都方向,十七日,游击将领张良贤,偶遇前来增援的浙江兵团旧东溪,突然发动攻击,颇有斩获。
二十一日,杨应龙亲自督派苗兵九千人,围綦江城数月,攻破綦江城。杨应龙进城,令手下纵囚焚掠,劫掠綦江府库存百万官银犒师,开仓劫粮,尽取城里资财,城里老弱者杀之,狂杀千人,投尸蔽江而下,江水为赤红凝结。而后进军攻击屯三溪,以綦江之三溪、毋渡,南川之东乡坝立石碑为播州境域之界声言:“江津合江百余里皆为播故土。”狂妄之极,言道:“吾为南疆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