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不宋 > 226.不可说

226.不可说 (第2/2页)

等到第二日,百十艘粮船如约而至,依然在相同的地点售卖,而百姓已经早早就守候在这些地方,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

粮船靠上码头停稳,军士们从舱中扛出粮包,摞在船舷边,直接就开始售卖。

一块写着大字木牌高高挂起,

人群中哗然声起,有些躁动。

于是,异议声渐渐平息了下去,虽然相当于平常时节三倍的粮价确实贵,可是和粮商们比起来,可划算太多,而且量更足。

在军士的指挥下,百姓们排成四五列歪七扭八的队列,挨个到船边,递上铜钱或会子,还有户籍。

赵孟曦一身普通士卒打扮,是负责交易的人员之一,他接过钱和户籍,开始查验,无误之后,拿出一张印着文字和格子的纸页,用浆糊黏在户籍后面,盖上骑缝章,随后在格子里写个日期,盖上小章递回去。

try{ggauto();} catch(ex){}

一袋大米正好一石,省去了称量,直接交给百姓。

说来,一石差不多快有后世的一百五十斤了,还好这时代的壮年劳动力扛得动,若真是碰到扛不动又找不到帮手了,这些军士还会笑呵呵的上前帮忙,给搬到他们的车船上。

许多百姓对这一幕也较为新奇,议论起来。

「哎呀,真是罪过,那走账的小兵识文断字的,看起来还细皮嫩肉,年纪

也不大,跟俺家小子差不多岁数的样子,怎么就从了军,这辈子算是毁了……」

百姓们的谈论声,有一些也顺着风飘进了赵孟曦的耳朵,他只是会心一笑,对燕王越发佩服起来。

进入军中这几个月,经历过摔打淬炼后,他身上已经看不到以前跳脱惫赖的样子了,而是多了几分精明强干之色。

燕王常说,国不可一日无防,维护国家安全是军人的神圣使命,因此军人的荣誉是最为崇高的,理该受到世人尊敬!

但是如今世人却大多看不起军人,这里有世风不正的原因,也有军人自身的原因,想要扭转这个世道对军人的看法,首先就是要军人从自身做起,在百姓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对军人最基本的要求。

燕王说,作为军人,对敌人要像严冬一样冷酷无情,而对待百姓,应该如春风一般温暖和煦,建立良好的军民鱼水情。..

总之,出外执行任务的时候,面对百姓必须笑脸相迎,和善耐心,能帮的忙都要尽量帮,把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轻易不得发生冲突!

现在不止是东卫要遵守这些规定,其他调到燕王麾下的禁军,包括曹烈率领的马军一部,薛晋施怀率领的殿前司一万人,奉化军所属,平江本地的驻防禁军,都在慢慢施行这些新的规章。

因此,越多越多的军队,随着经界工作组遍布各地,却很少出现军民冲突的事情,倒是引得民间交口称赞。

赵孟曦快速的处理着交易,一个多时辰后,买粮的百姓越来越多并非首次买粮的了。

其实赵孟曦心理是有些不理解,在粮食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对买粮次数做出限制,最少也该多隔上一些时日,但燕王想到了限制每户买粮的数量,还想出了户籍上记录的法子,却偏偏忘了做时间上的限制,只是加价,似乎有些不应该。

不过这也不是他能操心的事,先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吧。

临近中午的时候,买粮的百姓反倒越来越多,队列从码头排到街巷里,好似没个头。

特别是排在后面的人,手中拿着的户籍上,大多都已经贴上了买粮记录。

「老兄,你这也是昨天买了粮吧,怎么今日还来,听说不是第一次的,可

是要五贯钱一石了呢。」

随后,这些话越传越开,替别人买米的百姓都开窍了,纷纷表示要按这个来。

只是他们都没注意,最起先说出这个法子的那些人,已经离开原先的位置,换个地方继续宣扬。

这些人,其实都是皇城司的察子,这种鼓动舆论,煽风点火的事,正是他们拿手的活计。

为了让百姓手上多有一点粮食,赵孟启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