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文翁治湔,润泽天府24 (第2/2页)
工程大有两个说头。一个是银钱多,一个是管理官员多。
所以他来了!带着两箩筐的银锭子来了。不是义务献给文郡守修河道,而是想用银子给儿子换一个官做。
当黄富贵这么浅显又直白地把两箩筐银子往文党面前一放,又理直气壮地表示他家小儿子黄旭是个人才,做个县令也许还不够格,可做个小吏定然是手到擒来的。
江晚抱着小黑崽儿在院中啧舌,估计这黄富贵怕是要踢到铁板上,会被文党给打一顿然后赶出去。搞不好,文党都不屑住现在的院子。
没想到的是,屋里文党只是愣了一会儿,便喜笑颜开地吩咐文四拿出个账本,将黄富贵的这笔捐官钱收了下来。并且很大方地许诺,从明天开始,黄旭就可以到小鱼亭走马上任。
十村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这是现在的地方官制。
此前堋口、仙居两乡虽有三老,但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文党做了一些调整,是空出来了好些位置没找着合适的人手。
后来山民下迁,小鱼部落、白石部落、红砂、黑岩、黄泥等几个部落暂时各不相容。
文党之前本来想以村为单位,但后来见另外几个部落人数不少,便干脆让一个部落为一亭,所有山民部落组成一乡。
山民们原本的部落也适当地进行了拆分,像黑岩,现在只是一个小小村长,和他一样的还有黑岩部落原本的好几个人。
但山民比普通的乌合之众还要不如,到如今也没人能够统计出具体的人数和需要的材料等等。
黄旭念过书,虽说水平可能有限,但绝对比黑岩之流好了太多。文党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个小吏的名额,并且把人给派去了小鱼亭,负责统计和登记。
黄富贵的这一神来之笔,以及黄旭的飞快上任,就像是一个讯号。堋口乡和仙居乡的富人乡绅们疯了一样,全都捧着身家找上了文党。
但凡是家中略有薄产的,自家子弟还是言情延请过先生,好歹还算识数认字。文党一个都没放过,全都收礼并卖官,小院来来去去不少人,忐忑而来,高兴而去。
江晚都为他担心,这么收礼,也不怕被人写个奏折报给朝廷。
郡守、郡守,一郡之首。权利非常大,所属的县令、属吏都由他选荐。就是负责军权的都尉,也都受郡守掣肘。
可正因为这样,郡守这个位置盯着人应该不少吧?这么乱来,也不怕郡守府的冯都尉等一众属官带兵到来的时候出乱子。
不过!事情发展还真和江晚想的不一样。
冯都尉和郡守府的官兵们来得也不慢,大概就是整个龙门乡的大小官吏都让文党给卖得差不多的时候,至少一千人的队伍缓缓开进仙居乡。
郡守府的属官不少,大多都是上一任升迁后留下的。也有不少空余位置,但暂代郡守职责的别驾陆天成真的很机灵,听说是要治湔江,干脆从芙蓉城的一些士族里点了一批中青年带着。
这些人一到,临时衙门的堂屋就不够了,连院子里都挤满了人。
院子外面,士兵将院子围了个水泄不通,看起来就纪律森然。
会议一开就是一天一夜,从众人疲惫又坚定的神情上来看,会议成效还是有的。
这个会议后,所有新走马上任的乡老、亭长全都被召集了回来。郡守衙门门口告示上几行字吓得他们瑟瑟发抖。
贪墨超过一两,削去官职服一年劳役;贪墨超过十两,斩首示众。
渎职者,削去官职服一年劳役;懒政者,削去官职服一年劳役。
以上,所有人皆可监督并接受匿名举报,但凡查实,举报者可免劳役。
另外还有一张告示,数列了繁县这几日买官者捐出的银钱数目,并说明这些银钱取自湔江用之于湔江。每用一笔,都会在告示上写明,公之于众。
看完这些,江晚无声地笑了。文郡守还真是一位妙人,学识渊博、见闻广博、不古板而且相当会变通。
这些买了官职的人倒是如愿改换了门庭,但与此同时顶了一把钢刀在头上,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把刀就“咔嚓”一声斩下来。
当然,只要你别想着混个官儿当或是在任上捞一笔,这钢刀也是落不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