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运河岸边看热闹 (第2/2页)
左布政使刘汝康接道:“本官职责在于政务,这种事本不便置评。不过。。。首先,张御史看似溺亡疑点却很多,钦差死得不明不白,实在有失朝廷脸面;其次,张御史私自出行有违法度,也会影响督察院风评;鉴于这两点,我认为必须先下封口令,两浙官场不许讨论此事。”
高巡抚点点头道:“方伯言之有理,我来的路上已经让人去办了。”说完他把头转向浙江按察使萧抑之。
萧按察使道:“下官刚刚才调任没多久,按察司内的事务都还没捋顺。恐怕要令抚宪失望了。前两天,临安县那边也发生了一起大案,听闻抚宪已经派人去请骆佥督了,以下官意见不如就让骆佥督一并处理吧。咱们这边就以六百里加急向朝廷请旨。”
自从宣德五年各省常设巡抚以后,巡抚虽名为风宪官实为各省最高长官。三司权力逐渐被巡抚架空,尤其是按察司,职责与巡抚基本相同,诸分司分道基本已经越过按察司直接听命于巡抚。所以,高巡抚实际上并不指望萧皋台。
不管怎么样,三司还是名义上一省的最高军政司法官员,为了表示尊重高巡抚赞同道:“我与皋台意见相同,这两个案子都不同寻常,咱们省内的掌刑官恐怕没人能担起这个责任。我回去后,准备以八百里加急向朝廷请旨。”
都指挥使宁武侯杨陵:“三位上官都知道,我那都司衙门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只剩个空壳了。既然你们都商量好了,那就没老夫什么事了。”
高巡抚笑道:“老侯爷太谦虚了。反正此间也没什么事了,不如我们就一起回吧。”
临走前,高巡抚吩咐亲兵,原本船上的人一个也不许离开。张御史的尸体先运回杭州城找个冰窖保存起来。附近的农夫和住户要派人挨家挨户的登记查问,余杭县要全力配合封锁这片区域,此案不管有何要求,余杭县都要随时供应。
余杭知县也是蛮悲催的,不仅要全力配合,最后还被巡抚训斥了了一顿。责问他为什么把消息传播到满城皆知。余杭知县也是有苦说不出,他只派人上报了一抚、三司、一府,鬼知道是谁透露了风声。
一个小小的知县,此刻是不敢申辩的,余杭知县只能乖乖的跪送几位大佬回城。
高巡抚回衙后,他的幕僚高超已经替他写好了奏折。
高超其实是高巡抚的远房堂叔,比高巡抚只大两岁,两人从小一起上学。单论才智,高超可能还要略胜高巡抚一筹。可惜高超时运不济,到现在还没考中举人。高超家境贫寒,为了谋生计,才来给远房堂侄做幕僚。此外,他也可以一面观政一面继续备考。
高超把奏折拿给高巡抚过目,高翼把奏折略略看了一眼就推到一边,然后拿起桌上的茶壶灌了两口,说道:“三叔你办事我还不放心么?”
高超道:“东翁你运气也不好,上任没两年,就遇到这么两件大案子。”
高巡抚道:“三叔,我感觉这两件案子有关联,你怎么看?”
高超道:“我们看法一样。这些年杭州右卫几乎成了张与哲的私兵,传闻私底下替他做了很多不法勾当。前天下午临安那边刚出事,他昨天上午就来探你口风,下午就违规私行,昨夜就意外身亡。
这些要都是巧合,那也未免太巧了。以我的猜测,张与哲可能是得罪了哪路神仙,不过这些人真的是胆大包天,连钦差御史都敢动。大明立国以来第二遭啊!”
高巡抚略带兴奋道:“是啊,大明立国以来第二次。也不知道会掀起什么样的滔天风浪。可惜啊!可惜要把这两件案子拱手让给别人。”
高超道:“东翁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此时不宜节外生枝介入这么重大的案件。相信以骆佥督的才干,这两个案子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高巡抚略带不甘道:“浙江这么多法司官员,并非无人胜任,只是没一个敢担责任罢了。不然何用把这两件足以名刻青史的案件交给外人。现在,我们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骆佥督身上了。”
自己这个侄子都已经年近六十,内心的刚勇却还要胜过少年,想来也是蛮可爱的。高超笑着安慰高翼道:“还好临安县处理果断,前天下午已经私下派人过来上报,让我们能提前做出应对。既然东翁已经决定放下,那咱们就静观其变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