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2/2页)
我们家在益阳仅仅生活了两年,我当然不知道在益阳的生活情形,但是当我后来知道益阳县是我的出生地时,我就对益阳有了特殊的感情。
1958年国家为发展钢铁事业,决定在湘潭筹建钢铁公司,并在全国抽调干部和技术骨干支援湘潭钢铁公司建设,父亲又被选中了,到1959年3月的时候,我们全家跟随父亲来到了湘潭市,父亲任湘潭钢铁公司宣传部副科长。这一年我的大妹妹雅玲出生了,从此我们家又开始了湘潭的生活,直到1965年,国家在四川省江油县成立了第四冶金建设公司,父亲又被抽调去江油援建第四冶金建设公司。
陆陆续续听完父亲和母亲讲述父亲从参军到现在的故事,我感到既惊奇又佩服,我惊奇我的家乡原来是东北的而不是湖南,东北是什么样的地方,那里和湖南一样吗?惊奇父亲和母亲原来都是一个村的又一起走南闯北,他们小时候就认识吗,在一起玩吗?惊奇父亲居然参加过那么多战斗,但又从来没有负过伤。同时又非常佩服和崇拜父亲,他走过那么多地方,见过那么多世面。
父亲从1947年跟随部队不断南下作战,1952年转业,1966年再次穿上军装,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父亲的工作变换特别频繁,他总能坚决服从组织的调动和安排,就像有一首歌曲唱得那样:“***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我们家就是这样,哪里艰苦哪安家,这也使我们的家并不像一个家,总像是一个临时的居所,但父亲总是乐观和坦然,每到一地,总能很快地适应当地的生活,坦然面对简单的生活和简陋的条件。父亲这种豁达的胸怀和适应艰苦生活的生存能力,对我也悄悄地产生着影响,在我参加工作后的几十年里,就总是一个人在异地,每隔几年总要换个地方,没有同乡,没有同学,没有亲朋,一切都要自己拿主张,独自去面对,但我从来没有觉得孤独,从不觉艰苦,我觉得,只有勇于面对孤独和艰苦,能够承受苦难和委屈的男人才能算是成熟的男人。
1966年的8月1日,父亲穿上了绿军装,又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看着父亲的一身戎装,格外精神,我的内心也平添了一分自豪感。虽然全家都处在父亲又穿上了绿军装的兴奋之中,但家中的困难并未因此而减少,这时家里除了两个最小的妹妹以外,我们姐弟四人都上学了,一到学校开学的时候,我们几人的学费就要二十来块钱,母亲一到这个时候就发愁,开始找别人借钱。那时父亲每月工资有七十几元钱,逢年过节还要给我爷爷和姥姥寄上个十元,二十元,所以除去家里吃饭和日常开销就所剩无几了。为了解决当前的困难,母亲和我们姐弟们在都在思考着。一天放学后,走过涪江大桥时,看到大桥下游的江滩上出现了一大片用破布撑起的遮阳棚,这是干什么的,带着好奇心,我就跑过去察看,经过察看和询问,忽然就明白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有办法解决家里的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