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产业集群化 (第2/2页)
怎样的也让他们给装上一部,我先走了,你记得写报告给饶书记啊。”
余永发说完便离开,准备到大棚里继续他的农话。
爷爷这时也说到“你现在就回去写吧,用心写好些”
“好的,那我先回去了”
在房间里的余知远开始先写大棚种植的产业化建议,从鼓励农民多参加形成规模。
到给种植户提供化肥、种子、建棚材料等,以及技术指导支持。
让地方形成规模后打响种植产品知名度,选场地建立蔬菜批发市场和搞好货物流通,使种出来的菜能方便地卖出去,将农民手上的菜变成钱,实实在在的提高收入。
整篇报告尽余知远所思所想,笼统写了两万多字才写好。
除了写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化的报告,余之远又以后世的温州鞋都和广州服装之都为参照,加写了一份工业产业集群建设的规划和建议想法。
依当前最可行的服装服饰产业为基础,打造配套出原材料、机械和产业工人聚集基础。
将原材料和工厂,以及工人都在一个城市就能解决的产业化集群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进而体现出销售优势,增加企业数量和就业人数,农业人口转换为产业工人。
把家乡建设成服饰之都,打造产业带,加强基础设施来进行城市化建设和发展。
各种概括性建议,又带有具体远见性的指导建议也是写了厚厚一叠。
余知远很清醒的知道,靠自己一小部分人单打独斗的搞,把家乡进行城市化改变是花费很长时间的事情。
现在如能得到政府的引导和建设,那样发展起来会规模更大也效率更快。
原来是计划过两年从国外回来后切入操作,现在有这个机会那就正好抓住机会使用起来。
饶林四天后派了那天的司机来将余知远写好的汇报文稿取走,回到县城交给他。
看完余知远所写文稿的饶林激动得从桌椅边立案而起,叫来司机吩咐去接余知远来县里一趟。
自己则是拿着文稿让秘书通知县里在的主要领导开会。
坐在会议室首位,饶林举着手上的文稿说“这份建议文稿是余知远同志写的,两天前我给大家说起过的那个蔬菜大棚种植情况,就是他领着村里的人搞起来的”
“现在他的报道里不但写了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化,还写了服装工业集群产业化的报告”
“他的建议报告非常有建设性和具体性,也非常有实际操作性,可以说就是我们县以后发展的指导线路图。”
饶林除了扬着手里的报告文稿,还加重语气的两次说了非常有用的肯定评价。
他接着说“我已经派人去把他接来,到时给大家具体讲解,现在这里先把他的文稿读一遍给大家听。”
说完将文稿递给坐在一旁的秘书,让他对会议室内的大家进行阅读汇报。
余知远知道自己写的两份建议文稿会受到重视,没想到会受到这么重视,当天就被请了去一起参加会议,给大家做说明和回答询问。
在会议室内,普通人身份的余知远从善如流的回答县里领导的各类问题和询问,让大家对自己的建议有更直观的了解和分析。
结束会议后饶林将余知远带到自己办公室,让服务人员进来给两人冲上毛尖招待他。
眠了一口茶水,饶林对余知远说“小余同志,你这两份建议报告我能不能以县里为主,你为辅的形式向上级申请,按你的建议操作执行和发展呢?”
“我没意见,会积极支持配合县里的决定”余知远说。
饶林沉思了会说“除了钱不多,怕亏了,我看最主要的还是农村非常缺少你这样敢想敢干的人员啊,不然也不会你们支书他动员四次都没有再增加种植家庭的情况”
“既然大家都观望着结果再做决定,那你们就好好搞,有什么需要县里支持的可以随时来找我,等你们做出成果了再做榜样,动员大家参与进来,积累资金搞工业。”
听完的余知远也喝了口茶水后说道“谢谢县里和饶书记的支持,我有信心把我们蔬菜种植的事情搞好。”
“你那服装厂生意怎样”饶林问。
余知远含糊的回答“生意还可以,现在发展到五十多个人了”
“那你那个厂性质是怎么样的”饶林又问。
这种事情一查便知,余知远如实相告服装厂是挂着村办企业的名义,实际是自己三兄弟开的实情。
“你觉得以后要是发展服装产业,私人为主好还是公营为主好,放心说,哪种现在政策都允许”
对这个重要和在乎的问题,饶林想听余知远的想法意见。
看了下饶林,余知远想了想后说“私营吧,现在让大家只穿黑灰白已经不太可能,人们都想穿的好看些,特别是女装,以后款式变化会很快”
“服装产业现在开始是个随时都要留意市场潮流变化的行业”
“私营的相对来讲对这些变化更敏感,反应也更迅速些,管理和生产效率也要更有优势些”
“如果不发生重大变化的话,以后发展壮大的一定是私营企业为主”
饶林静静的听着,待余知远说完后沉默许久,转而又问一些他想到的问题。
两人交谈了半个多小时后,饶林送余知远出办公室,叫来司机送余知远回去。
上车前回望着政府大楼,余知远很希望饶林他们能够抓住时代机遇,在这改革大潮中发展自己家乡的经济建设。
将原来农业和劳动力输出为主的县市,发展成工商业繁荣发达的经济城市。
不论饶林他们是为了政绩还是全心的为了地方人民的收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改善。
只要他们去做,对家乡和乡亲们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