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烽烟不弃 第17节 (第2/2页)
“我原本以为你还会挽留我一番。”故作失望地摇首,庞统唉声叹气,“你这姑娘忒不懂事,枉我多日以来对你的殷切教导。”
被庞统的神情言语逗笑,我反问:“那我是不是该唤你声‘老师’?”
“这倒是可以。”神色顿变,他恣意地笑起,“你若是唤了我‘老师’,日后等你嫁予了孔明,那孔明便可随你唤我。这事想想就是极为佳好。”
“这般我还是不唤了,怎么说我日后都是孔明的妻子,是家人,总不能帮着你这外人吧。”庞统不过比孔明长了两岁,孔明若是真的唤了他“老师”,那他岂不是占了极大的便宜。
“你这姑娘真是越来越不讨喜了。”不满地指责我,庞统惋惜道:“初识时,你可是懂礼知趣得很,这怎么越相熟就变得越惹人厌了呢?”
“我向来都惹熟人讨厌。”知晓庞统同我说笑,我也并未较真,只是笑答。陌路、相熟本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关系,何况我并非圣贤自然做不到表里如一,所以对待不相熟识的人,我素来装作懂礼知趣。至于相熟识的人,我无法隐瞒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自然就是本性毕露,好的坏的皆有。
“不过你也不用担忧,能让我庞士元讨厌的人多半不是寻常人。譬如诸葛孔明,我待他就是讨厌得紧。”垂眸望了望桌案上的古琴,庞统笑着往我面前推了推,道:“这把七弦琴便就赠予你了,昔有俞伯牙为钟子期摔琴,今有我庞士元赠琴予黄月英,想必皆是一段佳话。”
我出言相驳,“人家俞伯牙可是春秋时期出名的琴师,你呢?”
“我庞士元若是有心亦可作汉代最为有名的琴师。”自信肆意,庞统挥袖,大有指挥天下之势,“可惜我还是比较喜爱谋治国安民之策。”
“这倒也是。”我赞同地颔首,想起关于他和孔明——“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可安天下”的言论,不禁慨叹:“凤雏之名你可不是白担的。”
满意地点头,他道:“此番一别,你也无须挂念,待你同孔明成婚那日,我定然会亲自前来道贺。”
“咳咳。”我面颊一热,支支吾吾地说着:“还……还早……”
“已是建安九年,怕是不早了。”不忘取笑我,他有意而为之地言:“莫不是你已将孔明忘却?如此倒是甚好。”
“我没有……”急于反驳,我夺口而出。转而有些惊慌失措的发现,如今竟已是建安九年,三年之约将满。
“还有……”庞统突然认真,“宋经华非常人,切莫轻视。”
我颔首,早就知晓宋经华并非凡夫俗子了。
……
建安九年,在善谋离去之后,庞统亦是离开襄阳出任南郡功曹。而那个人想来也是该归来了。
远归相遇定情深
时隔三载,我曾想我同他再相遇时应当是在花前月下,红烛、红帐,罗衾缱绻。然而,事实多半与想象大相径庭。
那日,芳菲已尽,骄阳似火,我身着单薄的襦裙坐于前院的石阶之上,手中捧着从老爹书房里寻得的古籍。石阶之下,一只木犬正绕着我伸长的双腿奔跑。我看看那木犬,再看看手中的古籍,不由得感叹古人的智慧过人,竟是此今已有了关于机械的记载。而那木犬便是我依着古籍上记载的法子所做,能跑能跳的,极是有趣。
伸手点了点那木犬的头部,我托腮沉思如何才能轻易地让它停下来。可惜,想着想着,我恍然发觉自己在不知不觉间竟是又学会了机械之术。无奈地扶额,我喃喃抱怨:“无事会那么多东西又有何用处?”
“自是可以用来解决日常之难事。”倏地,温润清朗的男声携着浅浅的笑意传入我耳中,眼帘随之被一双手填满,那双手白皙修长,指节分明,触向木犬的时候指尖微微泛白。
我抬眸,一怔。待我想起要收敛情绪的时候,唇畔的笑意已是漾开,满带欢欣的话语更是脱口而出,“你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