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个谣言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东周故事会!
武王灭纣,周朝兴起,劳动成果需要再分配,根据功劳亲疏分封了七十一镇诸侯,关系好的功劳大的,分在黄河流域土地肥沃的地方,差一些就安排到边远地方。
周朝到传位到第九代周厉王时期,相对周国的衰弱,各诸侯国全都是自治政府,都渐渐强大起来,对周王也不象原来那样恭敬了,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意见越来越大,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群体性事件—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镐京的老百姓杀了。
人民是善良的,虽然周厉王不干好事,但是大家还是把他的儿子,当时的太子拥立为王,就是周宣王。
吃一堑长一智,周宣王眼看着父亲不正干,激起民愤被灭了,自己上台后立马任用一帮贤臣,修改政令,周室有赫然中兴的趋势。
虽说周宣王勤政爱民,但跟武王丹书受戒,户牖置铭没法比。
丹书受戒,户牖置铭:
武王灭纣以后,对商朝的灭亡心有余悸,自己的王朝应该怎么治理才不会重蹈商纣的覆辙呢?
为了保证国家昌盛、子孙久长,登基第三天周武王便又去咨询姜太公。
武王问姜尚姜子牙:“过去黄帝、颛顼那些贤君的治国之道,不知道在哪里才能看到?”
姜太公说:“这些都要写在丹书之上,大王想听,先做斋戒吧。”
武王很听话,老老实实斋戒了三天,这就是明君的做派,能够尊重有知识、有才能、可以帮扶自己的人,换个别人,问你是看得起你,让我斋戒,还要等三天,没门,刀架在你脖子上看你说不说。
三天后,武王姬发穿戴得整整齐齐,姜太公也穿戴得整整齐齐,捧着丹书来到大王宫殿,宣读丹书(为了醒目,用颜料把字染成红色)。
大意是:要勤政,不要懒惰;要追求正义,不要追求私欲;任何事情,不自强就会失败,不坚持就不能久长。
读完之后,太公又发挥说:这些就是保证国家昌盛、子孙久长的治国大道。我听说,用正当的手段取得政权,又以仁义来维持政权,这样的政权可以百世不衰;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政权,而以仁义来维持政权,这样的政权可以保持十代之久;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政权,当权之后又不讲仁义道德,这样的政权马上就会垮掉。
武王听了这些话,不由得感到一阵心惊。武王伐纣就是以小犯上,当时商纣王是天下之主,周国只是诸多封国中的一个小国。
武王回到宫里,便写了很多自戒自勉的铭文。在餐桌四角、座位、铜镜、洗漱用具、手杖、腰带、鞋子、餐具、门、窗、剑、弓、矛等所有能看到、触到的地方都写了不同的铭文,以提示自己不要忘记上天的旨意和太公的教诲。
有了志向,还必须想办法坚持下来,武王姬发做到了。
到周宣王这里已经是第十代了,周宣王在位,根本比不上周武王的奋发图强的毅力。
都知道发奋才能图强,可是有条件享福谁愿意去发奋?
再说这一年,西面的游牧民族姜戎不断骚扰周国边界,周宣王御驾亲征,大败而归,准备重整兵马再战。
到了镐京,看到街上小孩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齐声唱同一个童谣:
“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胞,几亡周国。”
本来心里就不痛快,听到童谣宣王更是生气,传令把唱童谣的孩子全抓过来。孩子们一哄而散,只抓来一大一小两个孩子。
周宣王问:“刚才唱的童谣是谁教你们的?”
小一些的孩子只顾害怕了,哆嗦着不敢说话,大一点孩子的回答说:“三天前,有个全身穿红衣服的小孩儿教给我们的,我们也不知道说的是啥,也不知道为什么,满城的小孩儿不约而同都在唱。”
周宣王又问:“红衣服小孩儿在哪?”
孩子回答:“自从教我们之后,不知去那儿了。”
周宣王气的够呛,也没办法对两个孩子发火,憋了半天,一挥手,哄走两孩子。叫来掌管治安的官员吩咐:“如果再有小儿诽谤大周的谣言,你们这些人一同领罪。”
第二天早朝,宣王开口便问谁能解释昨天听到童谣,估计是想了一晚上这个事。
大臣召虎说:“檿,是山桑木名,可以做成弓,所以叫檿弧。箕,草名,可编织成箭袋,所以叫箕胞。据臣愚见:国家恐有弓矢之变。”
大臣仲山甫说:“弓箭,乃是国家打仗用的东西。大王刚刚兵败,计划着要报犬戎之仇,如果连年用兵,恐有亡国之患!”
周宣王没说话,点了点头。又问:“那红衣小儿是什么人?”
大臣伯阳父说:“凡是街市中无根谣言。都是上天警告地上的君主,让荧惑星变化成小孩儿,制作谣言,教小孩们学唱,叫做童谣。小的则可以预示一人的吉凶,大的则可以预示一个国家的兴败。荧惑星属火,所以他变化的小儿穿着红衣。昨日听到的亡国童谣;乃上天警告大王。”
周宣王说:“那我不再征讨犬戎,罢兵休武,将武库内所存弓箭,全部焚毁,再令国内不许制造弓箭。修善养德,灾祸可避免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